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學的迷思-找重點說話

學的迷思
一、標題:找重點說話
二、領域:本國語文學習領域
三、階段:第二學習階段
四、內容:
1.迷思現象:
(1)下課時,老師正在處理兩個小朋友的吵架事件,先請甲生說明理由。甲生:「昨天晚上,爸爸帶我到玩具店,然後,我看到一個變形金剛玩具……然後」,講了快三分鐘,老師才弄清楚,原來兩個孩子是為了玩具起爭執。
(2)上國語課時,老師請某生講述第一課課文大意,只見學生面有難色,吞吞吐吐、斷斷續續的將課文從頭到尾大略念了一次。很明顯的,該生並沒有學會如何擷取大意,也不明白如何說出重點。
2.釐清概念:
對中年級的孩子來說,要說出完整的句子,以及表達自己的意思並非難事,但要學生掌握重點說話,就需要透過教師妥善的教學設計,並加以適切的引導,尤其對文章段落大意的掌握,更可以檢視孩子的語文能力是否已從低年級認字、學詞、句型、造句的練習,順利進入到中年級對段的理解、概括段落大意,能歸納段意成為全課大意等程度。針對如何把握重點說話、以及找出文章大意,提供以下幾點建議:
3.教學的建議
(1)把話說清楚
要把話講得清楚,首先要注意贅詞和口頭禪,例如『然後、這個、那個』等要盡量避免。其次掌握重點、簡潔表達不要一再重複。可以一開始就提醒自己:我想說的是什麼?我希望對方記得什麼事情,重點是什麼,要達到什麼目的,把自己最想說的話放在第一句!
(2)長話短說
練習擷取文章大意時,可以先從刪除不必要的語詞或句子開始,刪除後要合乎常理、簡短與準確的標準,建議用5W的思考模試來引導,例如:什麼時間+誰+為什麼+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情。縮句的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句子經過縮短之後要能保留原意、句式相同、意思完整、簡潔扼要。教師可運用引導性問題帶領學生把內容重點歸納起來,才讓學生覆述大意。
(3)利用看圖說話教學:
教師揭示四、五張圖片給學生觀察,圖片的作用就如同文章的大綱,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中的重點,讓學生編出能串連這幾張圖片的故事,然後上台發表。在孩子練習說話的過程中,常會發現孩子的表達缺乏條理性和連貫性,說起話來前言不及後語,想到就說,內容欠條理、思路欠連貫且跳躍性很强。教師在教學時不需操之過急,應耐心指導孩子有條理的說,連貫的說,及時糾正學生的語病。善用教師使用語言的示範性與教育性,提供學生正確的模仿對象,能幫助學生說得更正確、表達得更好。
(4)結合聆聽教學
聆聽和說話是訊息的輸入和輸出,引導學生在聆聽中找出主要的詞語和句子、掌握內容的順序以及將資料分類,可以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例如:透過班級學生的分組交談與討論活動,讓學生學會必須聽清楚組員的發言重點,才能做出適當的回應。要先指導孩子「會聽話」,再教孩子能「聽懂話」,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邊聽邊思考」,才能對別人的話語做適切的反應,並達成溝通的目的。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