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課外書看得多,作文一定好?

迷思現象:
1.「要寫好作文,一定要從大量閱讀著手」-這是一般教師與家長存在的觀念,所以家長和教師鼓勵學生看很多的書。
2.但是教學現場的反應,作文寫得好和課外書讀得多未必畫上等號,部分學生看了很多書卻不知如何去應用。

概念釐清
1.「沒有看書,肚裡空空,當然沒有寫作材料」鼓勵學生大量閱讀時,學生的選書方向家長和教師參與了多少?
2.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是增進語文能力的基本功,但是要「下筆有如神助」,還是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必須要擬定課程計畫,設計教學活動,讓閱讀融入寫作中,「讀寫合一」,才能讓學齡兒童將閱讀的材料應用在寫作中。

敎或學的建議
一、教的建議:
教師應該配合該學年的語文教材,找出合適的補充教材,列出閱讀清單,編寫教學計畫,讓學童能從閱讀的資料中收集寫作的材料,能讓孩子學習如何從閱讀應用到寫作中。
選書的方向要盡量配合教材的主題,大師的作品、經典的著作都是很好的選擇,讀過了一流的創作,眼界變高,情感容易被觸動,更能有深層的體會,創意就能夠開啟,。
教師必須先熟習教材及閱讀的文本,擬定閱讀策略,配合適合的教學法,真正讓學生具有閱讀理解的能力。
例如:在四年級時國語課文中有大量寫景的記敘文,教師應該找出一些有關寫景的散文及書本,提供孩子閱讀,並且讓學生學習如何從閱讀的材料中找出可用的資源,應用在寫作中,可以是四字語詞、句型、修辭格、架構、技巧……,讀什麼、寫什麼,讓學生多練習,習慣運用閱讀來的語料,多幾次的嘗試練習,學到方法。
再來就是要給學生成長的時間,在大量閱讀後,必須經過消化和融會貫通。文字使用、生活體驗和思維想法,是日積月累而得來的,從生活經驗中體會,慢慢的出現屬於自己味道的書寫。
二、學的建議:
學生應該養成紀錄的好習慣,當老師提供閱讀素材時,學生可以適時做筆記,紀錄名詞佳句、段落等,儲存自己的寫作語庫,當需要時可以隨時提取使用。
放聲朗讀也能增進閱讀寫作能力,多讀通順優美語句,能協助學生的句子書寫通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