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6日 星期五

與毛筆有約之旅--參訪屏東公館國小

    屏東縣公館國小推廣書法遠近馳名,今天終於有機會親臨現場來欣賞該校的軟硬體環境,並且體驗毛筆製作的過程,相信一定不虛此行.
    果然,一進到校門,看到這幅草書牆,真是蔚為壯觀!
  一開始,許校長親自跟我們介紹學校的環境,還有他們特製的不同風格的感謝狀.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1071024鎮平國小到校輔導

    語文領域輔導團為「全面迎向新課綱」,致力深耕「精進教師教學能力」及「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今天我們服務的列車開往南屯區的鎮平國小囉!

    獲得教育部閱讀推手的黃翠琴校長親臨會場致詞,並全程參與今天的增能研習活動。

     接著由校內歐秀筠、陳民瑜和桑聖潤三位優秀的教師進行語文領域優秀教學技巧的分享:

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

1071017東寶國小到校輔導

    東寶國小推動閱讀教育多年,除了位於四樓有一間圖書館之外,為了推廣閱讀,還在一樓設置一間可愛的閱讀教室,提供各班進行閱讀課使用.活動方面除了線上認證,還有多元的閱讀行動方案,提升學童的閱讀力.



    本團蘇靖媚老師也是在班級深根閱讀教育多年,除了提供東寶國小老師有效的課程學習模組外,還提供適合低中高年級語文教學的活動---如何讓低年級學生能提早寫作,如何提升中高年級的寫作能力,讓在場的老師受益匪淺!

2018年10月15日 星期一

到校輔導-清水區大楊國小

9/26是語文輔導團這學期第一次到校輔導的日子
來到校園景致超優美的大楊國小



大楊國小的各個年級老師,都有提出教學上所遇到的問題,與大家一同討論。講師也以新課綱的領綱切入今天的講題。

講師講解語文領綱中各階段需要達到的層面。

運用具體實物的操作與分享,讓大家討論熱烈。

分享結束後,大家針對講師提供的書籍內容作教學上的討論。








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

因字而生句,生字教學之「自製生字卡」應用



因字而生句,生字教學之「自製生字卡」應用

           北屯區文昌國小楊孏梨老師
文心雕龍‧章句篇:「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所以說,在國語科教學中,「生字」的教學是基礎且必要的。以下筆者分享在生字教學中常使用的「自製生字卡」。
(圖一 使用合併列印)
說明:使用合併列印產生生字卡

    方法一:
(一)        利用Word檔建立固定格式之後(圖一),可使用「合併列印」方式,以標楷體320號字,字形外框設定,之後執行即可產生每一課的生字。請學生用紅字彩色筆塗出部首的部分,其他顏色的部分描繪出容易出錯的地方,如「繭」字的「卝」部。   
說明:鼓勵學生繪圖,增加生字卡的豐富度


(二)        接下來請學生查字典補充其成語或是造詞,如「凰」字之「鳳凰于飛」並請學生說明與發表。
說明:鼓勵學生補充成語說明


(三)        最後一部分是「字族」的擴充,有些文字字形相似學生可一併學習擴充文字量。如「邁」字,學生找出形似字。
「偶」數 及 蓮「藕」。
說明:鼓勵學生查閱字族,認識相似字

方法二:
(一)        每生發給空白表格,抽籤或是依座號由學生字形繪製生字卡,但是要注意提醒其字形的大小,並全班統一生字部首部分為紅色 。
(二)        二、三步驟如方法一
 最後將全班作品公布於班級教室布置,互相觀摩學習同學作品,同時也可發揮境教的功能,每日沉浸於文字的語境當中。
   
說明:張貼於教室布置,發揮境教功能
_
   

2018年10月9日 星期二

素養導向教學分享~ 語文+社會+創意寫作分享

課程發想:
這學期,任教的科目是社會,課程進度是[嗨!臺灣你好]及[臺灣的自然環境],關於認識臺灣以及自然環境的認識。於是,我試著將社會領域的學習重點,結合語文課程一文{齊柏林~看見臺灣}做跨學科的學生素養學習導向教學設計課程內容連結閱讀理解、找重點、分析與批判,最後整合所學的知識、技能與態度,以創意寫作做為延伸學習,讓學生看見臺灣的美麗與哀愁。
教學流程:
Step1:(1)閱讀與理解    (2)聽話,聽畫練習=聆聽+圖畫
Step2:(1)閱讀與理解     (2) 深化思考與觀點評論
Step3: 愛上臺灣~拍賣臺灣的另類廣報文案
Step4:一起來練功~寫作與省思的鍛鍊
教學省思:
社會領域結合語文課程教學,讓學生不再是閱讀課文,藉由教師聽、說、讀、畫、標示臺灣地圖以及深化思考等活動,讓作者筆下所描述的臺灣,真正進入孩子的世界,語文+社會,就是最棒的跨域學習!











    






   


2018年10月3日 星期三

作文引導單談「結合生活經驗」之寫作素養--北屯區文昌國小楊孏梨老師




作文引導單談結合生活經驗之寫作素養
                     北屯區文昌國小 楊孏梨
【前言】
    相較於早期的「命題寫作」:由老師命題學生直接寫作的模式,近年的大考測驗多採取「引導式寫作」,教師在實施寫作教學時,可在寫作前多十分鐘的「引導」寫作,讓學生提取生活經驗,知道如何從生活材料取材入題。
【摹體以定習】
    以康軒國語五上第五課《分享的力量》為例,習作的寫作命題為「○○快樂多」,教師可使用學習單方式,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取材,如:
一、利用日記式聯絡簿,請小朋友回家訪問家人,從事什麼樣的行為會讓他們「快樂多」呢?不僅可以增加寫作材料,也能增進家人的情感交流。
二、利用作文學習單(如附件)
透過討論,教師讓學生學習如何訂定寫作的架構,以故事體為例:
(一)先寫「背景」:為甚麼做這件事情讓你快樂多呢?
(二)再寫「經過」:用「有一次」為開頭來提出事件,並且寫出心情的轉折。
(三)續寫「經過」:用「還有一次」再提出一次事件說明,更加強論述。
(四)最後「總結」:在結論段要根據前文,寫出快樂多的心情感受。
三、全班討論與發表:
教師提出學生很好的切入點,如圖一、圖二
能結合生活經驗寫出「閱讀快樂多」、「追劇快樂多」,並且提出事件與心得,是值得模仿與學習的。要注意的地方是,常有學生寫出事件卻忘了寫出自己的心情與感受,那麼文章就不完整了。
【結語】
  俗云「畫竹時,胸中有成竹」,寫作歷程也是如此;學生有其生活經驗,但因為「未寫先懼」作文,就無法提取生活經驗,引導式寫作就是做一個溝通的橋梁,學生明白寫作靈感來自生活,寫作是很自然的一種抒發,經年累月練習就不會害怕作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