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1日 星期六

素養導向與閱讀策略



        隨著時代的進步,從電腦普遍到網路發達,人類搜尋知識或資訊的方式也不斷改變,直到最近的AI話題,更是有媒體不斷報導,AI可以取代許多職業,甚至包含了老師。如果老師的授課知識都是GOOGLE網路一下就可以找到的話,那麼老師確實有可能被取代。
不過,老師們也別灰心,擁有AI的機器人也不是樣樣在行,語文的「閱讀與作文」,就不是AI可以輕易勝任,人類靠著思考寫出文章,人類要如何去理解閱讀文章,這其中還包含了語句的使用以及文化的內涵。身為一個國語老師的重要價值,並不是教教生字句子就可以了,如何帶領學生閱讀,使學生有好的閱讀能力,學生才有能力寫出好的文章,這才是一位國語文老師必備的能力。


        素養導向的教學模式是未來推動課程的重要關鍵,看過PISA或TASA的試題,我們可以發現,閱讀文章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很多題目都是閱讀文章,能否讀懂文章的內容,才有辦法答對題目,而這些文章的內容,一定是與生活有關的題目。如果老師平常在國語課帶領學生時沒有導入閱讀策略,相信學生在作答一定是非常辛苦。


        要如何帶領學生閱讀,文章的結構大意、推論、圖表、自我提問等策略,都是屬於閱讀的教學策略。


下面將列出帶領學生進行文章式的閱讀教學的步驟(文章為主,只有少量插圖或圖表,非故事書繪本)
1.先將文章看一兩遍,要不要朗讀出聲音,老師們可以依文章內容或學生程度自行決定。看的思考和朗讀出文章的語氣略有不同。唯一不變的是,考試或測驗時無法讀出聲音。


2.老師布題:
(1)文體為何?
沒有絕對的答案,鼓勵學生要能說出理由。比如,你認為是說明文,理由是?是因為文章裡都沒有出現你我他?還是?


(2)文章結構與段落大意為何?
鼓勵學生可以說出來大意,剛開始引導時,會發現學生很容易照著文章句子唸,必要時可以加入「縮寫文句」的方式找出重點關鍵語句。剛開始學生無法單獨找到文章的重點時,也可以適時導入分組討論,請各組討論各段的段落大意,然後分派組員上台寫於黑板,有助於容儕之間的合作學習。


(3)推論、因果、觀點的尋找。
優秀的布題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脈絡。


(4)自我提問。
作者要表達的內容為何?你是讀者,你會這樣認為嗎?作者寫這篇文章還有其他的用意嗎?
你是讀者,針對這樣的議題,你會如何寫出你的看法。


(5)事後檢核。
老師在課堂結束後,確認自己的布題是否有達到讓學生理解文章的目標,如果沒有,可以再針對布題做修正。


        如果老師是以「閱讀課」來帶閱讀,在帶領閱讀策略時,宜一次教一種策略,如整理段大意、圖表整理、自我提問…等,不適合一節課就導入太多策略,當學生熟悉各種策略時,可以再依學習程度來調整。




段落大意示例






圖表整理示例





老師布題示例(布題者為陳健榮老師)





綜合練習,最後一題為請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


結語:閱讀教學並不容易在短時間內能有顯著的成效,但隨著老師一次次的閱讀策略教學,學生能夠慢慢運用閱讀策略去理解文章。要讓一個學生能夠閱讀理解文章,google也沒辦法教,AI也沒辦法,就是因為語文寫出來的文章,包含了語言邏輯、語言的文化涵養,機器程式很難去做立即上的辨識,大家都用過GOOGLE翻譯就知道,所以,老師們不要輕忽自己優勢,這種AI機器人難以完成的工作,就是得由老師來一步一步教,學生也才能一步一步慢慢學會,學會了,就是自己一輩子的能力,不論讀什麼書,不管是文學書、說明書、故事書,甚至以後會自己寫劇本,都得由老師教會學生,如何閱讀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