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2日 星期三

以童詩引領學生寫作

 


要啟發學生創造思考,透過寫作是很好的途徑,童詩因為短而且富意象,是寫作初期非常好的入手式。為幫助學童從閱讀到寫作,可以一句詩的創意造句導入:

   



如以上作品,用句子的分行成詩的型式,幫助學生在寫作上產生成就感,

2021年12月20日 星期一

防疫名畫仿作新「疫」義

 

新冠肺炎病毒席捲全球,不僅造成全球恐慌,也造成許多生活型態的改變,尤其在呼籲防疫的觀念上,更是各國政府防範新冠肺炎的主要推動目標。烏克蘭政府在去年為了推廣防疫觀念,請了一間廣告公司,將9幅世界聞名的畫作加入防疫的觀念,創作出非常具特色的防疫名畫文宣作品。

廣告公司Looma Creative受烏克蘭文化資訊部委託,以「隔離藝術」(Art of Quarantine)為主調,集結了9幅西方藝術史上名畫作二創的基底。所選的畫作中,無論是超現實、寫實或是古典主義風格,其共通之處在於畫中主角皆紛紛帶上口罩與手套。畫中巧妙結合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及落實消毒等防疫行為,將防疫重要性傳遞給每位民眾。這些「防疫名畫」文宣,不僅掀起討論,更確實達到傳播正確訊息的關鍵目的。

偶然的機會,筆者看到烏克蘭廣告公司的創意點子,覺得非常有趣,所以在視覺藝術課程中也融入這個創意,請學生在網路中找尋名畫,從中加入防疫的觀念並加以創作,也特別請學生書寫下自己的創作理念與想法,讓整個作品更加完整。

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客製化到校輔導服務

 

      這天輔導團在鮑校長的帶領、郭國澄校長陪同,及張凱翕督學全程參與共學下,洪玉娟輔導員在上楓國小進行一場相當豐富又精采的到校輔導。

本次主題是12年國教核心素養教學示例分享」,玉娟輔導員首先介紹12年國教新課綱的重點特色,再以109年國中會考試題說明了閱讀理解」與「知識記憶的差別,接著以課文《神奇的藍絲帶》為例,示範如何掌握素養導向教學的四大原則「整合知識、技能與態度」、「情境脈絡化的學習」、「學習方法及策略」與「實踐力行的表現」,真正以學生為主體,透過老師的協助與引導,進行一堂讓學生都能學到知識、方法,更能活用的核心素養教學

2021年11月30日 星期二

遠在雲端上的教學

 


隨著疫期起起伏伏,在廍子國民小學的主任聯繫下

我們完成了一次跨校的聯盟,在線上完成了到校服務

首先,在上學年學期末五、六月的階段

想必大家都已經熟悉這樣的上課模式

當時是以老師的身分對學生講課

今天,對象換成學生,當然就有一點不一樣

隨著google meet的程式更新

功能變多了,有些配置也改了

似乎有些許的不適應。

也因為我使用了筆電加上手寫板的方式在遠端上課

有些要說明的文字,可以清楚的呈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手寫板算是疫情出現後最大的受益者。



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還會使用到線上教學

但是線上教學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地方可以運用。

到校服務的尾聲,我放了幾張線上教學時的圖片

學期末時,大家都在家上課,也因為都在家裡

我讓學生展現自己的才藝(猶如現今的網紅一樣)

有人抱著我介紹自己家裡的寵物、有人示範一分鐘內解開魔術方塊



有人彈鋼琴給全班看,有人介紹他住的豪宅(家)…等,各種花招都有

讓我不禁覺得,其實,語文教學真的不限於傳統的紙筆

遠端視訊就是最基本的口語表達

暢所欲言,傳達自己想表達的

這不就是語文教學最重要的事嗎?


如果給老師投票,我相信沒有現職老師想要在線上上課教學生

(但新興職業網紅YOUTUBER很想耶?!)

因為 

在家上課的孩子們書寫能力極大的弱化

相信前兩個月國語課的導師們都在補破網

把停課的一個多月的累積慢慢救回來


也驗證了一個事實

YOUTUBER負責把影片傳上網,不需負責教會螢幕前的觀眾,不一定,因為他可能只要需要流量。

但老師們,是為了孩子們的學習負責

雲端上課永遠取代不了實體

但也不完全就是壞事,您覺得呢?





2021年11月26日 星期五

低年級筆順教學四招

       寫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之一,所以低年級老師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建立正確的寫字習慣和提升寫字能力,其中,筆順的教學指導常令老師們頭痛,因此,分享本校低年級老師的教學經驗,指導低年級學生的筆順小妙招,讓學生的字寫得更好看! 

1.先描習寫簿

可以請學生拿出鉛筆,在習寫簿上的筆順按照順序描寫一次,一開始,老師帶著學生描筆順,之後就安排為回家作業.

 2.再描國語課本
國語課本裡都會有把筆順呈現出來的單元,這也是很好練習的地方.可以讓學生拿著彩虹筆,按照筆順再描一次,讓學生複習以增加對生字的印象.

3.書空
書空是最常見的學習筆順的方式,大部分的生字教學都免不了書空,只是學生寫得對不對,光靠老師一人難以看得出來. 

4.小老師放學前考一個字
可以找出班上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擔任小老師,每天回家前要學生書空寫給小老師看,寫正確了才能出去外面排隊準備回家.


         低年級學習的科目比較少,所以老師們可以針對生字教學讓學生不斷的練習再練習,奠定學生寫字的基礎,那麼,升上中高年級之後,就可以花多一些的時間在其他更重要的學習了!





2021年11月17日 星期三

語文+社會的橫向整合

 語文+社會的橫向整合                                                              賴佩慈輔導員

國語課文、新聞報導進入社會,臺灣的地形與人文之美的接地氣活動,

讓我們一起優游倘佯於孩子筆下的臺灣之美吧!

step1

閱讀與理解

聽話,聽畫練習=聆聽+圖畫

step2

打破單一  觀點來開講

深化思考與觀點評論

step3

愛上臺灣~拍賣臺灣的另類廣報文案

step4

一起來練功~寫作與省思的鍛鍊
























2021年11月9日 星期二

提升寫作動機的小策略

 筆者的觀察,無論年紀大小、程度好壞的孩子,當老師提出「現在來寫作文」時,孩子們的第一個反應都不會太樂意,要經過老師的一番引導說明、教學後,提筆寫的意願才漸漸湧現。

經過了多種試驗,發現若老師提出的是「有目的的寫作」,則可以將孩子寫作的意願大大提高。

其實寫作的第一課是「認識讀者」。練習寫作時,學生應該是在對真實或假想特定對象發表自己的意見。若還是停留在過去老師訂一個對孩子來說很陌生的題目來練習「寫作文」,學生寫起來提不起勁,文章閱讀起來也索然無味。

筆者會在課堂的日常中安排寫便條、道歉信、感謝函、介紹文(1)……等,讓學生習寫時會有對象,經過揣摩對象的個性與想法來構思,將要寫的內容組織起來,完整的表達自己想說的話,有了寫作對象以後,學生覺得有具體目標,寫起來就較得心應手。

康軒四下第五課<遠方的來信>、第七課<請到我的家鄉來>,都有描述居住環境的美麗風光以及人文情懷,在班上的寫作練習方面,筆者就安排了讓學生交筆友的活動。

筆者任教的學校在海線地區大甲區,於是就挑選了外島的海線地區學校--澎湖文澳國小相同四年級的學生來練習通信,首先先用明信片搭配學校的校景做自我介紹暖暖身,接著就開始練習在信上介紹自己學校的特色與校園生活、大甲地區的文化與風景,隨信還會附上小小的代表自己家鄉的明信片或紀念品。

每位學生收到信,都會非常開心,仔細地閱讀好多次。自己的回信上也會注意用詞,除了寫一大張滿滿的內容外,還會附上插圖讓對方更明白自己的意思。平時錯字連篇的孩子,都因為想要寫出非常完美的信而認真的查起字典。學生寫作的熱情大幅度的提升,也從欣賞對方的書信學到了詞彙的運用與表達方式,效果非常好。

筆者進行了幾次相同的課程後,深深覺得若讓學生覺得他寫出來的文字是有讀者的、會被仔細閱讀的,他就會因重視而對寫作有不同的態度,除了寫信之外,有班刊可以讓學生的文章有露出的機會,或是班級布置展出,也是有相同的效果喔!

註1:介紹文的寫法教學過程紀錄http://chin-s.guidance.tc.edu.tw/2021/04/steam.html


澎湖的筆友在郵局寄出明信片

文昌國小寄出的明信片

展信愉快

好開心收到回信

筆友還寄了自己撿的貝殼過來

筆友寄了家中販賣的海產:九孔

仔細閱讀介紹自己家鄉的信件

一讀再讀不厭倦




2021年10月15日 星期五

公開課有感~~張瑞祥

  


 「書聲琅琅,涼風習習。」時序入秋,在服務多年的學校,此刻正進行一場全市的國語文公開課。

即使自己已近32年的教學資歷,但對於從事班級經營與教學,從不認為是一件簡單的事。原因在於:社會一直在變,在轉變的同時,家長的教養、學生的需求,總是在以學校為核心的教育螺旋中打轉、碰撞。在這動輒得咎的氛圍裡,教學者是否還維持著防禦型的教育在生活,還是在生活中,依然保持著最初的教育初心呢?

2021年9月23日 星期四

110學年度輔導團員名冊

    感謝大甲區文昌國小洪文鍊校長四年來擔任本團召集人,帶領全團在國小國語文教學園地創新耕耘,持續共備,提升本市國小國語文教學成效,嘉惠本市教師及學童。
    新學年度,召集人的棒子由西屯區大鵬國小呂孝修校長接續;孝修校長是本團資深團員、副召集人,在國語文領域學有專精,相信在孝修校長的帶領下本團定可更上層樓。
    專任輔導員也由大甲區文昌國小郭雅惠老師交接給南屯區永春國小張金葉老師。感謝雅惠老師在十二年國教改變之際,協助全團無縫接軌,將本市國小國語文教育帶向素養導向教學的新里程碑。接下來的任務就由我承接,追隨前輩的腳步,跟團員們一起努力往前邁進!

2021年9月16日 星期四

 歐耶老師教學資料有感

話說教育現場常會聽到教師提及跟以前的學生相比,現在的學生專注力可說是越來越差。

「真的嗎?」

君不見每班幾乎皆有相當比例的過動或注意力缺失的學生,就差沒要求全校學生都去做鑑定,不然一定會有更多潛藏的黑數被篩出來。(這段話有點似曾相識之感,最近好像常在新聞媒體出現)

「好像有道理哦……

若真如此,全每所學校不就都成為特教學校了?學校應該也教不出各領域的優秀人物才對。

「那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歐耶老師說:「好的開始是教學的全部,若學生沒有興趣,接下來的課程都不會參與。」教學起承轉合的「起」,就是在主題開始前,能讓學生引發興趣,能讓學生專注現場,創造師生間的連結是關鍵。

他也不斷提醒大家:若教師只是專注在把課教完,那就完了!因為無法回應學生的需求。教師應隨時關注學生現在在哪裡?懂得回應學生的需求,知道學生當下在哪裡?將往哪裡去?才能讓學生主動思考,也唯有主動思考,學生才能有真正的學習。

當然這所謂「好的開始」,始自學生能清楚且完整地「聽到」教師說了什麼,「看到」教師做了什麼,才有辦法進入「聽懂」及「看懂」的層次,最後才能到達教師要教及學生會學到什麼的目標。

顯然一般學生並非都是聽障或視障,因此教師要說什麼或做什麼?才能吸引學生「聽到」及「看到」,端視教師個人是否掌握到「好的開始」的要素。

法國哲學家羅蘭巴特的說法:「聆聽」分為三個階段,先是意識(alerting),然後是辨識(deciphering),最後是明白聲音的來源及影響聆聽者。這三個階段也與「聽到」、「聽懂」到「學會」的階段不謀而合。 

說到這邊,是不是已經發現原來教師才是教學現場最關鍵的人物 (好像有點廢話) 。學生的本分工作就是來學習的,而且我們都是孔夫子的門徒,必須有教無類(立正站好),既然無法挑選學生,那就得使出渾身解數吸引這些「無類」的學生有效()的學習,才不會讓我們自己欲哭無淚。

2021年6月28日 星期一

《暗戀桃花源》中的戲內戲外敘述

 

《暗戀桃花源》中的戲內戲外敘述

盧詩青

     新冠疫情期間,諸多經典舞台劇重現觀眾面前,弭平了生活焦慮與人際疏離感,新藝術呈現方面亦衝擊傳統舞台劇的表演形式。當虛擬觀眾成為新型藝術的主要觀看者,宣告新時代藝術觀看模式的已然來臨。

一、前言

    人生如戲劇,誠如布希亞所言,我們的世界是一個真實已被超真實所置換的世界,閱聽人受縛於媒介的永恆撩撥文化中。[1] 當我們試圖抽離自身於戲劇世界,恐怕我們自身更深陷於戲劇之中。賴聲川在本劇中企圖融合悲喜[2],戲臺上的人生樣貌呈現古今時空變化,更巧妙的注入觀眾的凝視。當暗戀劇組與桃花源劇組搶奪舞台的同時,其實是象徵著許多幽微的人生荒謬情景。

觀眾本身在觀賞本劇劇情的同時,也投射本身情感於觀影過程。賴聲川執導本劇的同時,觀眾也同時參與了本劇的過程。當觀眾凝結情感於《暗戀》中感人的愛情元素,炫然欲泣;或觀眾對於《桃花源記》中荒謬的情境,捧腹大笑,其實觀眾對於此種錯綜複雜的感受是深層的人生玩味。而這部電影採取「戲中戲」[3]的表現形式,其戲內與戲外敘述是本劇功力高深的組合,更是戲劇張力發揮的極致。

為求戲劇上的突破,賴聲川以非凡的編導功力,嘗試將「悲」與「喜」於一爐。以時裝悲劇的《暗戀[4]》與古裝喜劇《桃花源[5]》,藉由二劇團同台搶排練,造成「快樂與痛苦的迎面相撞[6]」,而激盪出懾人的戲劇能量。

2021年6月2日 星期三

停課不停學~來「悅」讀吧

今年5/18突來其來的停課宣布,這一枚震撼彈打得教師措手不及,逼得教師們需要馬上就戰鬥位置軟硬體都還沒到位,但課程規劃、教學安排卻迫在眉睫。

    從準備上線的兵荒馬亂、分秒必爭,到正式上線的手忙腳亂、滾動修正。5/19居家上課的第一天,不到半天,各社群、媒體就出現不少抱怨的聲音,除了線上學習平台流量擁擠之外,不少老師光排除學生各式各樣的手機、平板、電腦無法使用的疑難雜症就已經元氣大傷。這兩週因為疫情的關係,實體課程轉線上教學,許多老師用超英趕美的速度,預備線上課程的各種增能,真的很令人感動。

    停課不停學,站在第一線的教師們真的備極辛苦!但,在這場全臺灣中小學強迫數位升級的挑戰下,身為現場的老師,其實更該重新思考的是,什麼是「學/教」?又要「學/教什麼」?最了解班上學生的是教師,教師應對自己的專業有自信,當無法照本宣科教授課本裡的所有知識,更應該大膽決定「哪些該教?哪些該取捨?」。

2021年6月1日 星期二

孩子的創意化做童詩展現

 童詩教學跟作文教學的方式並不相同,童詩著重創意的展現與感動及情緒的吐露,童詩寫作越貼近學生生活,越能得到共鳴,洪中周老師曾提到童詩的寫作需注意幾點:別人沒寫過的、文字要淺白、要分行寫、每一行都要有單獨的意思,好多行併在一起,意思能夠跳接、從看到的人、事、物先著手,寫出看不到的、先「擬人化」再「意象化」。

所以我以學生平常接觸得到的昆蟲、動物為主題。先利用圖片介紹他們的外形、形態與特色。再加入範詩如:

蝸牛     國語日報林金翰

他是一個愛搬家的人

每次搬家

為了怕別人不知道地址

還特地留下痕跡

 

學生閱讀範詩後,大致對於童詩的分行方式很能理解。接下來以文詞的替換導入想像力的引導。

   )是一個愛(    )的人。

學生照句如下:

含羞草是愛睡覺的人

錐形是齊心團結的人

燈是給人勇氣的人

玉米濃湯是愛跳舞的人

……

過程中我透過提問與思考地圖的引導學生較能加入天馬行空的創意。一首兒童詩的表現是否成功,想像和思考是決定性的重要關鍵,以下是學生的創作。

含羞草     林怡瑄

含羞草

沒睡覺

一摸他

就蓋上棉被

睡著了

 

錐形      林沂葶

靜靜的站在那

每個邊

每個面

大家齊心向中點

全力以赴

只因

團結就力量大

 

     王淑珊

曾經有一盞燈

在黑暗中發光

給我勇氣

希望我也能成為一盞燈

照得遠 照得亮

幫助黑暗中的人

找到去向

 

玉米濃湯     陳芝怡

哈!

玉米在泡溫泉

油在跳高

火腿在跳舞

蛋在轉圈圈

哈!

好好喝的

玉米濃湯

 

兒童詩的指導,以欣賞為開端,不想增加教學的負擔,以課文中的句子加以照樣照句,再加以入想像為基調,加長成為詩是一種可行之法。


2021年5月16日 星期日

四月去參加一場閱讀教學領導工作坊,研習前原本是設定要學習如何在學校帶領同仁進行閱讀教育的規劃與執行的方式,不過整場研習下來,除了原本的期待之外,也有許多意料之外的收穫。

曉華在班上就是一個能言善道、口齒伶俐的小女孩,平時上課也算認真;齊文在班上則是一個閱讀習慣很好且閱讀量算大的孩子,但他們卻都有一個讓導師覺得很納悶的問題,就是國語考試成績中等或偏下。像曉華齊文這樣的孩子,在許多班級都會出現,而他們也常會出現同樣的問題----國語考試的成績表現總是不如預期。

若以GoughTunmer(1986)的主張來看,他們認為閱讀理解是文字解碼能力和語言理解之間的乘積。也就是:

RC=D×L

在公式中,R是指閱讀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D是指解碼能力(decoding,L是指語言理解(language comprehension)。這個公式所提出的概念是:影響閱讀理解表現的原因有兩個,一個就是解碼能力太弱,也就是識字量不足;另一個原因就是語言理解能力或說是聽覺理解能力不佳。亦即,當一個學生識字量不足,但是語言理解能力很強,他在閱讀理解的表現仍然是不好的;反之,若是他的識字量很大,但是語言理解能力卻不佳,那麼他在閱讀理解的表現也是會有問題。

而這也就是為什麼DL之間是乘號而非加號。因為兩位學者認為充足的識字量以及良好的語言理解能力,是必須同時兼備,才能有效提升閱讀理解的表現。若只有其中一項表現好,是無法改善閱讀理解的表現的。當然也就解釋了一開始我所提到的問題成因。

而從108課綱的國語領綱中,我們發現低年級(第一學習階段)要學會的生字量是比九年一貫時期還要多,每課約多出五個生字,而且國語課也較之前的課綱的規定每週多了一節。換言之,我們可以知道要在低年級甚至更早,首要之務就是先提升學生的識字量,並利用發表、對話等多元的方式來增加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如此才能改善他們的閱讀理解表現。

尤其從閱讀發展階段論來看,幼兒至小三階段的孩子,就是利用口語能力來學習閱讀為主,若能善用此一階段來大量提升他們的識字量,並透過發表、對話等多元的方式來增加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也就是先知道學生如何學,才來想如何教學生,相信在近年小一新生入學時總會出現的「馬太效應」1就能減少。




1「馬太效應」為強者愈強,弱者越弱之現象,即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若是用在教育方面,則是心理學家(Keith E. Stanovich)指早期成功獲取閱讀能力,通常會導致做為學習者成人後的成功的現象,反之若沒有在頭三年或四年中獲得一定水準的閱讀能力,將可能造成長期的或學習不同新技能的困難。

2021年5月12日 星期三

「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六件事」--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108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跨領域學習、且是與生活情境有緊密連結與互動的關係,因此,在讀寫力方面,學生需要的也是跨領域、能應用於生活、職場上的能力;而究竟要如何施行讀寫教育,「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六件事」這本書可以提供我們一些方向與啟示,以下便將此書的重點摘要介紹。

「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六件事」的作者曾多聞是旅美新聞工作者,用記者的角度切入,刻劃出美國寫作改革巨大工程的過程,包括了寫作教與學的困難、閱讀與寫作間的緊密關係、美國對所有學科老師的寫作教學的訓練及要求、寫作師資培訓的方法與挑戰,以及美國由下而上的自主改革行動。跨領域的寫作練習、跨學科的寫作教學已經在美國中小學的教室裡進行,我們也期待,未來那也是臺灣中小學教室裡的風景。

2021年5月1日 星期六

不一樣的旅程

     這是一場難得的旅程,不僅感受到山林的壯闊美景全人的教育奉獻,更有深刻的人文省思。

    47日的週三教師研習,這次到和平區的博愛國小-谷關分校,和全校的老師進行了一場到校服務的講座。

    即使當日是市長及教育局長蒞校,支持正名「德芙蘭小學」的活動。仍然不減老師參與研習的熱誠,尤其更有古金益校長及呂孝修校長的到場指導,更為這次的共學,增添了許多的熱力。

    相隔一天,49日需要遠赴梨山,到平等國小宣講12年國教新課綱。此行,持公文獲准走台837線的中橫便道。通過管制站後,一路從谷關到梨山,讓人深刻體會自921大地震後,即未曾再造訪的中橫公路的歲月滄桑。十多年來的變化甚大,某些道路依舊柔腸寸斷,難以恢復昔日光景。

    經過幾個小時的顛簸,終於抵達這所位於環山部落的迷你小學。這所國小是最近被媒體熱烈報導於41日,剛獲得全國國小女生籃球隊乙組冠軍的平等國小。令人讚嘆的是該校沒有標準球場,全校學生人數僅有39人,而全隊10名球員中,僅有6名六年級,最小的還是三年級。這樣的組合,卻能在全國錦標賽中,拿下創校105年來的首座全國冠軍,譜下最神奇的的灰姑娘傳奇。

    在學校,聆聽了劉姿芬校長講述許多在地的人文故事。不僅是這些激奮人心小將們的努力過程,還有教練何慶隆及許多充滿熱血的學校老師。他們願意投身偏遠山區小校,奉獻一己的教育熱忱,不畏舟車勞頓,這樣的精神,真是令人感佩不已。

    這三天裡,看著這些泰雅族的小將們,每天一大早精神抖擻的來操場練習,放學後依舊持續的揮汗練球。那樣纖小的身影,在落日的餘暉中,展現青春的光芒,著實令人動容;在周遭大山的環繞中,在部落祖靈的庇佑下,更顯得那樣的不平凡。

  



2021年4月30日 星期五

 返璞歸真的寫作方式

   寫作能力被視為語文學習最終的綜合能力展現,除了要能精準的掌握題意、選取適切的寫作題材,更要能運用豐富的詞彙來表達想法,除此之外句子的邏輯順序與段落間的鋪陳還要能引人入勝,這樣才能成就一篇的文章。

依照課綱標準,高年級的學生在寫作方面也應該要能依據審題、進行立意選材、組織文章的結構,寫出段落分明符合主題的作品。而同時具備以上素養能力的孩子,在教學現場中卻是可遇而不可求;更不可思議的是孩子在六年國語課本的洗禮下,學會的詞彙與描述方式雖不甚豐厚,也該有一定程度的積累;但在孩子的作文中,卻鮮少看到這些努力留下的痕跡,孩子們多數仍憑著直覺、使用淺白的陳述方式與貧乏的詞彙進行寫作。我們的寫作教學出現了什麼問題呢?

筆者推估問題的根源可能在「寫作對孩子來說,不是發自內心想表達。寫作只是一項枯燥的任務,孩子們只求交差了事。」如此敷衍的創作方式,讓教學者與學習者都陷入痛苦的深淵-孩子們寫得痛苦,老師們也改得辛苦。這樣的循環何時才能出現曙光?

幸而在一次研習中,聽聞馬行誼教授提出的真善美的寫作教學模式,其中闡明「寫作的內容永遠是主軸,文法只是輔助的工具、手段」,「寫作原是為了自我展現,學習的終極目標是自己認同的美」,這樣的觀念撼動了筆者以往對寫作引導的信念。


     (馬行誼教授 講述 真善美寫作模式)

原來孩子們發自肺腑的真,才是他們的寫作動力。也許我們提供的題目,並非他們有興趣的議題,難怪他們對寫作提不起勁;也許我們鮮少給孩子表達內心的機會,難怪他們總是缺乏自我的想法。

    整合研習內容並閱讀相關文件,筆者整理出幾項建議供參考:

一、手不要停:嘗試之初,在規定時間(5分鐘)內,要求盡量書寫。

二、不需過度思考:想到什麼立刻寫下來,別考慮太多,儘管讓想法傾洩而出。

三、不要受限於外在的規定: 別擔心文法或字詞可能犯錯,你有寫出全國最爛文章的自由。

四、 具體描述:不要只寫「水果」,而是指出「蘋果」;不是「鳥」,而是「鷦鷯」,具體描述能呈現出畫面。

五、返回內心:回到內心最在意的事情,可以生活中的心情起伏,可以是腦海中縈繞許久的事件,也可以是令你害怕的主題,這些都是能量蓄積的所在。

筆者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不時看到孩子:因不確定生字寫法而改用淺白的詞彙;因無感而隨意湊字充數;還有些孩子為了迎合社會期待,在結尾時,總會加上「由此我們學會了某某人生哲理之」之類的寫作方式。總總荒謬的原因形成一篇篇詞彙窘迫、前後邏輯不通、結論遷強的文章。也許教授提出的真善美寫作模式能為目前的寫作困境開闢一條出路。

自由寫作的引導可以說是進入寫作的前期準備,讓孩子練習返回內心、為自己發聲;而老師在這一段碰撞的過程中,需要把持住自己的衝動、不要批改,用最少程度的指導、包容孩子的寫作初探,營造一個能自由書寫的環境,讓寫作有無限的可能。當然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寫作能力,後續的選材、布局、修辭等教學都是不可偏廢的。

然而,所有的教學要在孩子對寫作的需求有了渴望,老師給予的文本教學工具性與刺激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發自內心的寫作也才會有個人的靈魂。


(筆者立馬嘗試,第一次只引導孩子想到什麼就寫,想不出來筆也不要停,沒想到居然得到這樣的結果。老師真的要忍住,不做指導,甚至不要批改,讓孩子知道他真的可以自由寫。)     


(根據第一次的執行進行修正, 告訴孩子這是一本誠實面對自己的秘密小書,盡可能寫你自己的真心話。並且提供主題給孩子任選,可以寫你覺得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可以寫今天的心情,或者與同學間的互動,或者記錄腦海中閃過的訊息。可以看到孩子們逐漸打開心房往內探索、寫出自己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