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2日 星期三

「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六件事」--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108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跨領域學習、且是與生活情境有緊密連結與互動的關係,因此,在讀寫力方面,學生需要的也是跨領域、能應用於生活、職場上的能力;而究竟要如何施行讀寫教育,「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六件事」這本書可以提供我們一些方向與啟示,以下便將此書的重點摘要介紹。

「美國讀寫教育改革教我們的六件事」的作者曾多聞是旅美新聞工作者,用記者的角度切入,刻劃出美國寫作改革巨大工程的過程,包括了寫作教與學的困難、閱讀與寫作間的緊密關係、美國對所有學科老師的寫作教學的訓練及要求、寫作師資培訓的方法與挑戰,以及美國由下而上的自主改革行動。跨領域的寫作練習、跨學科的寫作教學已經在美國中小學的教室裡進行,我們也期待,未來那也是臺灣中小學教室裡的風景。

一、學無止境,教學更無止境

(一)先讓學生願意寫作。了解學生需求、創造學習環境、提供適切指導。

(二)增加寫作練習。教師指導、充分資源、跨科技練習。

(三)多練習各種文體寫作。提供豐富多元的寫作經驗、多元策略教學、公平確實的寫作能力評鑑制度。

(四)加強教師寫作訓練。

二、新概念的寫作教學

(一)寫作的第一課是「認識讀者」。練習寫作時學生應該是在對真實或假想特定對象發表自己的意見。

(二)以查找為基礎的教學」。結合查找技巧:蒐集資料、評估證據、比較異同、找出觀點、釐清邏輯、分辨真偽,將重點放回寫作內容、批判性思考。

(三)寫作過程應是以「構思、演繹、檢閱」為主軸進行週期、循環的開展。

1.  構思:發想主題,確定目標,組織題材。

2.  演繹:將想法轉換為文字。

3.  檢閱:複審並改寫。

三、閱讀與寫作是學習的工具。

(一)教寫作其實是教思考。多樣策略、重視過程。

(二)高寫作成就的課堂策略:師生討論、作品集。

(三)好作業提升寫作力。提供發展文章之具體引導、設定目標讀者、適當限制題材關聯與選擇。

(四)寫作是跨學科工具。將寫作應用在不同學科教學,例如數學日誌、科學報告及日誌、社會傳記、歷史研究、新聞稿、商業計畫、訪問稿等。

(五)寫作增進查找技能。透過寫作探索概念、發現連結、構想思路,運用於各領域的學習。

四、教師培力,除語言教師外亦須提升數理老師的讀寫力。

(一)精進教學專業是王道。寫作教學是複雜的,並且須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二)學生組成越來越多元化。教師須持續進修、創新教學策略,每個領域教師都須將寫作融入教學中,以為跨科際學習應用。

(三)教師增能因校制宜。專業發展計畫、教學諮詢服務、互訪及同儕團體、提供研修機會等,皆為可使用之模式。

(四)校內專業社群研討、績優教師培訓教師、行政充分支持,皆為有效之方式。

五、考試制度改變讀寫教育。2010年美國實施「共同核心標準」聚焦在所有學科的寫作,並以提高學生讀寫力及設置高評量標準為目標。

(一)將讀寫導入各學科教學。

(二)重訂讀寫評量標準。成功的評量制度要能診斷出學生在讀寫上的缺點,並且讓學生據此來加強自己的能力,或讓教師據此來修改教學方針。

(三)有效的評量:

1.  評量方式要能多樣化。

2.  要涵蓋不同的文體。

3.  評分的項目及比重要合理。

4.  要能看出學生隨著時間進步的情形。

六、教育改革需要由下而上。校長、督學與教師合作,制定並推廣有效的讀寫教育政策。

(一)營造讀寫教育環境。由教師到學生皆練習寫作,成為更好的寫手。

(二)調查讀寫教育現況。幫助學校了解師生對讀寫教育的看法和期待,勾勒出共同願景,再據以進行教學改革。

(三)建立長期教學計畫。讀寫教育計畫無法速成,應事先計畫、循序漸進再慢慢擴大實施。

(四)取得學校社群共識。全校性的讀寫教育改革計畫,需要教師、行政階層、家長都有共同支持的共識,方能成功改變。

(五)發想有效的策略。研究顯示,教師工作坊與小組討論,最能催生有效的教學策略。

(六)推動跨科寫作練習。訓練並鼓勵不同學科教師從事教學觀摩、學習把寫作應用在不同的科目,並且共同研討分享。

 筆者以為目前在臺灣小學教學現場,寫作教學最大的困難應該是在「教學時間不足、教師專業需再提升、寫作教學實施指引、評量規準的訂定」等幾個向度,新課綱也許尚無法解決這些問題,但是,從這本書裡面,卻可以給老師們很多的具體實施方式和啟發,這是一本非常值得細讀的好書,有著很高的參考價值;而看到美國教師與學生接受寫作教學改革後的進步與改變,著實希望那也會在你我的教室中發生,大家或許也可採用本書的一些策略應用在自己的教學中,期待我們的教室中都能發生更多的改變與進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