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教學迷思別-童詩

迷思現象 迷思一:在兒童文學的花園裡,兒童詩是最細膩,優美的文學作品,是精鍊的語言,這種精鍊的語言對於初學習語文的低年級學童是否難於理解?

迷思二:學習過程中如何有效的帶領學童欣賞,引發學童思考能力?

概念釐清 兒童詩的內容純真,形式上強調節奏性、音樂性,學習童詩能使兒童對文字的形、音、義有更深的瞭解。兒詩歌的內容特別重視情感和趣味,能夠陶冶兒童的性情,變化兒童的氣質,指導兒童詩並不是要造就許多小詩人,兒童詩的教學帶給兒童一個美麗的境界,為兒童提供一個感情抒發,性情陶冶的天地。

兒童詩的內容豐富,欣賞教學要深入須自學童喜愛的範詩為主,且老師先要搜集範詩依主題性質加以分類,範詩不加分類很不容易從中得到明確的共同理念。詩不容易學,教學上不應對兒童講授太多理論,範詩的選擇提供一個入門的機會。教學中須選擇學童有興趣的作品為主,讓學童比較同類作品,同一題材的詩。欣賞的最終目的在引領學童獲得新的感官經驗和情趣,亦即藉著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引領賦予學童新的視野,激發學童欣賞詩而喜歡詩進而創作詩。















敎或學的建議 「一條線」「一粒塵埃」「一道光芒」都只是啟動靈感的小媒介,真正啟動世界的主導者努力者不是別人,是自己! ~白靈
教師在整個教學歷程中,處於指導的地位,熟悉教學方法必有助於教學。指導兒童讀詩重點在於能否引發學童的想像與思考,思考是想像的來源。英國詩人雪萊說過詩是想像的表現。所以童詩中若抽離了想像便失了詩味了。在教學中要讓學童能理解童詩且引發思考能力,當了解教師是整個活動的主導者與設計者,應突破低年級學童感官感受、想像、創造力不足的困境,加強本身詩學修養,使學童更有想像力與創造力。
一、 兒歌音韻強化閱讀印象:童詩要求節奏性與音樂性,兒童詩的節奏以重疊為主,兒童對於重複的節奏有著永不厭煩的喜愛,選擇以聲音節奏為主的童詩有助於學童的理解。
二、 圖象讓詩具體化:想像就是把抽象的心理意識變成具體的圖畫意象,教學中可藉詩的圖象化幫助學童理解童詩。
三、 創造思考融入加深詩的意象:以創造性的活動加深童詩閱讀的廣度與深度:感官並用法、圖片聯想法、假設想像法、腦力激盪法……。
四、 扮演活動深刻童詩欣賞:角色想像在兒童遊戲中常出現,讓兒童設身處地去想像不同角色人物或動物,設想他們處在不同角度可能的想法、觀念、思想。藉角色想像激發學童的創造力。
詩歌可以激發學童的想像力,小朋友本身就具有「詩性」,低年級
最適合童詩欣賞,但老師也需投下心力與熱忱,創造力的加入是可供參者的策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