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的課文提問單設計~理念篇
提問是思考、討論的火苗,沒有提問也就沒有對話、討論的空間。即便是自問自答,也是自我思考的開始。閱讀原本是孤單的行為,然而透過提問,讓讀者與文本、作者產生交互作用,啟動一連串的思考、對話與辯證。就是這「討論的歷程」,讓讀者進而從文本中擷取訊息、獲得觀念澄清,乃至建構意義,不僅得到知識,也增長智慧,因此,「提問」是學習者培養閱讀力的驅動引擎,而師長們是重要推手。
那麼,怎樣做才算是有系統性的提問,個人認為應先掌握閱讀教學目標。整合當前國際性閱讀素養的評比指標,大致可以找出閱讀理解的教學目標依序為:擷取資訊、理解資訊、詮釋資訊、批判資訊、反思與評估資訊內容、反思與評估資訊形式等。教師依學生年級及學習狀況,選定目標進行教學設計。通常,以認知發展而言,一至三年級是學習閱讀的階段,因此應著重在擷取資訊、理解資訊、詮釋資訊等指標上,四到六年級以後是閱讀學習的階段,就應該將重心往高層次的目標進行。
其次,選取適當文本,進行文本分析,找出該文本的教學亮點,也就是文章主旨、內容的意義性及寫作特色,進行擬定提問的依據。什麼是適當的文本呢?個人認為,國小階段從國語課文出發,應是教師最便捷的閱讀理解教學管道,也是最有效的教學整合。如果還有時間,就以課文單元主題,進行選用課外單篇文章或繪本故事實施延伸閱讀教學活動。
最後,設計提問單時,個人認為應依照課文內容或結構的發展脈絡,還有前面提及的閱讀理解目標:擷取資訊、理解資訊、詮釋資訊、批判資訊、反思與評估資訊內容、反思與評估資訊形式等,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系統性的依序設計題目,較能讓學生獲得整全知識。而設計問題時,如果一個概念無法用一個題目引導學生表達出,可以多設幾個有層次的問題,成為題組;或是一個題目無法讓學生順利回答時,教師應有搭鷹架的ABC方案,總之,題目設計並非考倒學生,而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容為依歸。
為了讓大家更了解系統性的提問單設計與應用,個人將以國小國語教科書課文,進行提問示例,也許個人的問題不盡完善,因為每次教學後就有修正的可能,但此舉期望拋磚引玉,讓我們共同思考與改進習以為常的提問教學效能,藉以提升提問策略的教學效益。
老師的分享,理論實用兼具。
回覆刪除老師的提問很重要,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