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6日 星期二

從《創意語文教學交流活動》談教學現場的行動

從《創意語文教學交流活動》談教學現場的行動

這次的教學演示活動,老師們最關心的是「怎麼樣用到教學現場?」


國小組 朗讀教學
教學者:台中市國光國小
            陳桂芬主任
學生:
中師附小五年級學生




n觀課筆記
教學者與學生們是第一次見面,上課的文本是梁啟超先生的《最苦與最樂》。
首先,陳老師請學生們朗讀一次,然後陳老師再示範朗讀文章。並提問請學生回答:「老師讀的方法,和你們的差別在哪裡?」
其次,陳老師請學生先「圈出語詞」,然後學生們分組討論,這整句話中「哪一個語詞最重要,最重要的詞需更大聲讀出來!」
接著,請學生們發表,為什麼要這樣讀。
最後,延伸活動:請學生們回家練習用這種方法,朗讀《匆匆》。
n觀課回饋:
優點:陳老師能利用短短的課前十分鐘,和學生熟悉達成默契,這很不容易。至於席間有老師提出「文本對五年級而言是不容易的」,而陳老師認為,透過語詞的圈選,讓學生站在自己的語文基礎上,去理解一篇沒見過的文章,透過「放聲朗讀」,是可以達到閱讀理解的效果。
而且陳老師說,用這個方法可以帶著學生讀完《鏡花緣》、《三國演義》等等,孩子「因詞而生句」,至於文本的或難或易,倒不是重點,而是希望夠過這個支架,讓孩子喜歡閱讀、獨立閱讀。

n教學現場的行動:

回來之後,實際實驗了本班五年級學生,整個教學從「概覽課文」開始,讓同學自己語詞,有不懂的語詞,可以查字典或是問老師或問同學。然後在全班安靜閱讀時,再注意程度較差的同學,注意其閱讀的難點,整堂課就盡量減少「生字、部首、筆順、筆畫」,變成較著重討論的一堂課,對於語詞到課文的理解,這個方法對四年級以上,是很好用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