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1日 星期四

在童詩寫作教學現場

童詩寫作越貼近學生生活,越能得到共鳴:步驟如下
以學生平常接觸得到的水果、蔬菜為主題。利用簡報介紹生活中常見的各種蔬果的外型、色彩與特色。
讓學生閱讀範詩後,我透過提問與思者地圖的引導,導入修辭的介紹。不謹了解學生的寫作背景也加深寫作技巧,學生大致看來對於童詩的分行方式很能理解。
學習單中的譬喻法的主體、喻體各組學生的作品大致看來多能融入寫作的詩句中,但是可以發現雖是同樣三年級的學生,童詩寫作能力差異也是蠻大的,有些寫得句子流暢,有些卻前句不對後句。

反思:
對於選定的蔬果顏色、形狀、特性等等的描寫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足者,描寫較不深入。
    學生上台分享朗讀出自己作品各有不同表現,有女同學較難放開表現,有些
男同學自娛娛人還加以編歌。

自覺本單元上課之優點及缺點:
    優點:
1.      以學生平常生活中的體會為主的寫作通常較能引起共鳴。
2.      這樣的寫作方式教師一定要加以導引,否則學生寫作常是表面化,寫他們看們的,加以想像的方面較難呈現。
3.      發表作品是一各好的平台,能針對學生的作品好壞,在這平台上加以修正,但先褒後的原則需把握。
    缺點:
1.      詩是簡約的文字,所以學生平常對文字的熟練度很重要,這不中年級的學童是一大考驗,也是教師在教學整可再以整合的。
作品的發表是兩面刀,希望學生在過程中欣賞自己與別人的作品,但又不希望學生在發表時因為作品的不完整,被學生同儕訕笑。

我針對缺點擬採行之調整策略:
1.      文句的教學可再課文文本教學時加以深入,文句的縮短、加長的變化,可在文句教學時加深、加廣。
2.      多給學生機會練習發言的機會,對於美詞佳句的朗讀教學可加入閱讀課中加深、加廣。

1 則留言:

  1. 教學還是要以學生為中心,才能得到最大的滿足。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