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多元評量設計與實施」課程提及的十件事


一、老師不是強力推銷員,學生可以不買你的帳;老師要當媒人,媒合學生的先備經驗與新知識。
二、每個人對事物都有既存的的概念,就是先備知識。教師的專業要知道學生的先備知識大概會有哪些認知?
行為取向知識觀:知識是客觀存在的,教育是傳達真理,把知識教給學生。
建構取向知識觀:知識是可變的,教育是人內在知識的建構。
三、從教育的立場,所有的教學法都不應是對立的,應該具備一條線性的邏輯。意味以行為─啟發式─發現─建構為例,當我們在教學時,因應各種學生的條件,需要進行調整。如果發現使用行為取向教學法時,無法真正幫助學生,那就往右邊調整一點,右邊太多了,就往左邊調整一點。
四、建構取向教學有四項特點:
1.重視先備
2.主動參與
3.反省思考
4.社會互動
五、學習有時是很枯燥乏味的,要沉得住氣,有耐性,才能完成學習,不是全部快樂的。有句戲謔的話這樣說:「快樂學習,安樂死」。
六、反省(reflection):如鏡子反射,重點在「反射」出來的這個動作,有三種類型:
Reflection for action
Reflection on action
Reflection in action
簡單來說,反省思考不只是放在活動結束後對活動進行的反省回顧,包括從事前課程規劃…等,都是Reflection for action的例子。「用心思考,有所回應」。
七、總結性評量:終點的評量
形成性評量:過程的評量
八、要做高層次判斷時,沒有精熟的東西是不行的。
台灣曾風行建構式教法的這一批學生,在大學的現場看,相較下多一點表達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九、一位好老師、一位好學生,「態度」很重要!態度怎麼看?給他工作,我們進行觀察。
十、何謂「促進學習的評量」?把評分規準、基準告訴學習者,幫助學習。
以日本為例,評量通知單上把「興趣、熱情、態度」放在評量第一位,然後才是認知、技能…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