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

電影裡的語文寫作教學:從《少年PI的奇幻漂流》談故事體寫作



電影裡的語文寫作教學:從《少年PI的奇幻漂流》談故事體寫作
                              忠明國小 教師 楊孏梨
                                                                   (圖片來源:奇摩電影網)
    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原著作者:楊‧馬爾泰)影片中,身為國語科教師,有些想法是可以應用在教學現場的,實地和學生討論過一遍,也覺得可以供其他老師參考。


一、               故事體的基本結構:
在影片中,男主角PI說明了自己的成長背景、名字的故事、交代家庭成員,走到公園時,
記者問到:「然後呢?你的背景基本上都交代完了,然後呢?」
派:「你想聽什麼?」
記者急切的說:「一個相信神的故事。」
派:「好,接下來要把小男孩送到太平洋去」
    從以上的對話橋段,可以提點學生,故事體的基本結構「背景」、「故事發展」、「結局」,從這方向切入,讓學生以後寫作故事時,可以對於「背景」有概略的認識,例如:主角的時空背景、家庭結構……。而「一個相信神的故事」就是記者先生所要的「立意主旨」,而「小男孩在太平洋發生的事」,就是「故事發展」,而「結尾」部分就是少年PI在醫院和船公司人員的對話,還有與記者先生收尾的對話記錄。
以下這兩條課綱能力指標:
5-3-3-1能瞭解文章的主旨、取材及結構。
6-3-2-1能知道寫作的步驟,如:從蒐集材料到審題、立意、選材及安排段落、組織成篇。
藉由本片的故事結構,可以窺出這位作者寫出故事體的「寫作步驟」。藉由同學的討論,再思考一下整個寫作的步驟。
二、               故事體所承載的內容思考:
故事的最後,派問記者:「故事說完了,你覺得呢?」
記者說:「這太….,我需要時間思考。」
派:「故事就是故事,需要思考什麼呢?」
以導演李安的說法,對於一部片他會安排最後五分鐘讓觀眾思考故事所承載的想法,每個人都可以從影片中的某部分看到自己的影子。一個好的故事之所以令人回味再三,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當寫出一個故事的時候,先思考「能引起共鳴」的點是什麼地方,在下筆著墨。
三、               基本書寫能力的訓練:
    最後談到課堂上最末端的教學,剛好語文天地教到「摹寫」修辭,老師可以舉例在影片中,我們看到「鬣狗吃掉斑馬」的這一幕,而原著小說中是這樣寫的:
    鬣狗發狂了。今天牠一整天都沒動,這會兒牠把前腿踩在斑馬的側面,伸過頭,咬住一塊皮,用力拉扯,一條肉從斑馬的肚子上給硬生生扯掉,好似拆掉了禮物上的包裝紙,邊緣整齊,只不過抗力比較大,傷口立刻血流如注。斑馬又吼又叫,不斷噴鼻,起而自衛。牠猛踹前腿,回過頭來想咬鬣狗……(《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皇冠出版,P.153)

    老師朗讀給全班(我任教五年級)聽,並請學生討論「畫面」和「原著小說」的差異,本班同學討論出「有較多描寫、有用到譬喻、用視覺摹寫」,經過這樣的一堂課討論,同學就能明白課文中所書寫的「摹寫的功用,在於讓讀者有『身歷其境』的感受」。
    不過看影片就是看影片,稍微提點出和課文相關的知識即可,若是花太多篇幅在「寫作教學」,學生恐怕是避之唯恐不及。但是若是課程剛好是「故事體結構」或「摹寫」修辭,以《少年PI的奇幻漂流》切入教學思考,學生會很熱烈的參與討論。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