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

言必有據~議論文教學

言必有據~理由、例子、小結模式運用於資料組裝教學練習
   說明與議論是民主社會裡公民必備的能力,唯有社會公民擺脫自我的情緒反應,知書達禮,才能建立法治、祥和的社會。因此,培養學生論述、獨立批判與邏輯思考的能力,是一件重要的教育工程。

而本國語文第二階段能力指標中關於寫作規定:能掌握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的特性,練習寫作。顯見說明與議論文寫作教學在國小高年級課程中的定位。再者,高年級學童正處於「形式運思期」的階段,依據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說法,這段時期的行為特徵是能夠以概念的、抽象的、合於形式的邏輯思考方式解決問題。此行為特徵正符合議論的特質。
依據筆者身為縣市國教輔導團本國語文領域國小組輔導員,幾年來執行到校訪視、檢閱作文簿暨教學輔導的實務中,常見教學現場高年級教師仍停留在記敘文的寫作教學及作品呈現,即便使用坊間購買的寫作教學教材,遇到議論文文體也跳過不進行議論文寫作教學,顯然未能達成第二階段能力指標中寫作規定:能掌握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的特性,練習寫作。
  即便教師進行教學,但從學生作品分析可見:人云亦云、不知
所云的現象學生層出不窮,毫無邏輯可言。即使學生能客觀表達,但論述理由大都來自自我知識背景的概念認定,鮮少發現學生能拿出實際的論據;亦或是論證沒有層次與邏輯,好像是一堆堆的資料堆疊起來,學生的資料收集與整理的能力明顯不足。
    議論文寫作即使有了論點,如果無法充分舉例說明,還是流於空口說白話無法使人信服。學生們的缺點正在於無法將資料加以充分論證,常是一些話說來繞去的,無法吸引人。因此,國小高年級培養學生完整的論述能力,是進入議論的重要課題。
那麼,如何培養學生完整的論述能力呢?
議論文寫作三要素:論點、論證、論據。但普遍對學生而言,如何運用論據進行論證是困難的。而「論證」的方法可說是辯證思維的「具體運作」,主要是揭示論點和論據之間邏輯關係的排列,它是根據推理形式產生出來聯繫論點和論據的方法,亦是架起論點與論據的結構表現。
    但如何「具體運作」?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童而言,應該需要具體的操作指導。而老師要扮演的便是具體操作的推手,就像教小孩子堆疊積木創造作品一樣;也要鋪設發展的軌道,讓學童有跡可循。
    筆者認為,台中教育大學楊裕貿教授所提出的「理由、例子、小結」的舉例模式,對於協助中高年級教師,能用於指導學生學習完整論述,是提升事理說明文與議論文的寫作能力的好方法。
    該模式中的「理由」是指論點主張,「例子」是指支持論點的論據,「小結」則是指一段論述中最後作者的結論。例如(原國編版第十一冊十一課課文片段):我國古代的人最講信用了(理由)。季札為了心裡暗許過的事,把寶劍掛在徐君墓前的樹枝上;范氏為了分手時的一句話,不遠千里的去赴張劭的約會;曾子為了不欺騙兒子而殺豬;秦孝公為了獲得人民的信任,立了三丈之木。可以說小至個人,大至國家 ,沒有不講信用的(例子)。古人說:「一諾千金。」又說:「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都是說明守信的重要。這是古人確信不疑的觀念。這種觀念一直影響到我們現在的中國人(小結)。 將三者組裝可成一段完整的論述,因為,該模式的組合正好可以連接論點、論據及結論,是個具體操作的組合方式。
    透過「理由、例子、小結」的組裝技巧練習,藉以增加學生表達論述的能力,是筆者歷經多次在教學現場驗證,認為值得學生學習的方法。且現行課文當中,只要稍加留意與分析,即可清楚的看見「理由、例子、小結」舉例模式的規律,教師在進行課文形式深究時,便可進行舉例論證模式的教學,是統整融合的好途徑,提供現場教師教學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