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 星期二

詩和散文的分別

詩和散文的分別                   盧詩青

     現今文學的疆土上,散文與詩的界限功能日益模糊。然就大體而言:詩宜於抒情遣興,散文宜於狀物抒情說理,此說法仍為大眾所採納。詩與散文二支大纛各領古今風騷,文學大家總擅用二種書寫不同風格,引領讀者形成時代風尚美學。

    然而,詩與散文在形式、題材、風格、音律及文章的情理抒發功能為何?歷來文學家於此爭論不休。

     在形式方面:散文創作將豐沛的可感可思的素材,透過描寫、敘述、鋪陳等手段,以接近口語節奏的散行文句,組織起來,表達一種情思。詩歌則透過藝術美呈現形式美,展現凝聚的豐富辭藻、鏗鏘音調,動人神韻及氣魄。

    在題材方面:詩從廣大生活中取材加以創作,藉文字、聲韻之技巧,自然流露出個人深刻純正的真摯情感和思想。事實上,一篇短詩耐人尋味,再三咀嚼的濃郁感人力量勝過一篇幾萬字的小說。詩人將他們的思想感情,用文字表達出來,於是便成為了詩。詩正代表了詩人內在的情感,詩人馳騁快樂、哀傷、哀怨、悲嘆涵蘊於詩中。

    散文則往往敘述一件事情的重要片段,通常只是截取一些重要的情思,甚至只是有關這片段的一些感想、印象。如:朱自清的〈背影〉,讀者對父親的月台傴僂身影烙印深深的心靈刻痕。散文也藉此表達作者對事態的感受,提出反駁意見,以議論、說明的姿態出現。如:莊子的〈秋水〉呈現系統性的邏輯辯護。但散文絕非純粹的抽象說理,畢竟是結合著形象的說理文,在哲學思辨的邏輯中激蕩著強烈的感情旋律。

     而音律對於詩歌的堅持,則來源於詩的形式是語言的紀律化,等同於文法地位。「用美學術語來說,音律是一種製造『距離』的工具,把平凡粗陋的現實提高到思想世界。」儘管文法有所損益變遷,詩的音律存在只是日漸縮萎,詩人仍常使用純熟巧妙却運用自然的無比功力,將「生銅生鐵來鎔鑄錘鍊成為鐘鼎」。

         至於詩與散文的風格及文章合時的抒發功能,則崇尚於時代美學。據此,詩與散文將繼續散發群眾魅力,使文學醇美而芬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