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的整合與跨領域的教學在近幾年一直都是教育的重點。在語文領域中,能夠跨領域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其中,語文與藝術結合不僅簡單也能產生有趣的變化。
這次想分享的是二年級小朋友的國語文與美勞課的結合,設計靈感來自模仿畢卡索的立體抽象畫。
畢卡索是西班牙著名的藝術雕塑家、版畫家、舞台設計師及作家,出名於法國,是立體主義的創始者,也是20世紀現代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畢卡索的立體派不是純美學的,而是走向理性的、抽象的概念,將物體重新構成、組合,帶給人更新、更深刻的感受。
在這次美勞課中,我們便是利用立體派的重新構成、組合的方式,給人新的、深刻的感受。在美勞課中,每個學生會拿到一張變形、怪異的臉譜卡。在臉譜卡上,我們請學生先想像要畫誰的臉,再將要畫的人臉用不同色彩呈現出他在生活中各種情緒的臉譜。一個顏色代表一種情緒表情,所以臉譜卡上會出現許多不同的顏色,是由不同色塊拼成一個人的臉部表情,這就是立體派畫家基本的技法概念。在創作過程中,學生”玩得”很開心,因為畫的可能是自己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手足等重要家人或班上的好朋友,都是自己在意的、親近的人的臉孔,所以學生們在創作上非常專注、用心與興奮。
由於學生創作是模仿畢卡索立體派的畫法,所以一般人對於多色臉孔所想呈現的背後意涵是難以理解的,因此我們請學生拿著完成的臉譜進行”話說臉譜”的活動。學生在完成創作後,要跟同學說明臉譜畫的是誰,以及臉譜上的顏色所代表的意涵。等全班學生都用口語說明完後,再請學生將自己說的用”我手寫我口”的方法,將臉譜卡中表達的色彩意涵寫在紙張上,當作美術創作的說明,這就是語文寫作的源頭。
在語文創作中,學生必須學習用口說與文字呈現自己的想法,利用口語和文字描述自己畫的臉譜上的人的情緒狀態,也為自己使用的色彩進行說明。
學生第一次的文字能力需要老師批改,等老師批改完,讓文字更加正確、流暢後,請學生將內容重新謄抄過,再將作品貼在創作的臉譜卡下方,在期末美術展呈現出來,就是一個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創作作品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