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怎麼寫「說話」?


    寫作不一定要使用對話,但對話的加入有時候可以使內容變得更精采、更具有臨場感;尤其是描寫人物的時候,更可藉由對話來暗示說話者的個性、心意和情緒等內在的訊息。


    舉個例來說,在《西遊記》這本書裡,裡面人物的個性,透過他們說的話,我們就不難了解到唐三藏的仁慈、孫悟空的聰穎和豬八戒的慵懶,這就是在文章中讓人物說話的效果。

    一般的文章中通常少不了人物,若是通篇採取描述的手法,有時不免顯得呆板;偶爾讓人物說說話,或是寫一點對話,都是可以考慮的寫法。

    「說話」的書寫,首先必須注意內容的長短,一般的原則是「宜長不宜短」,也就是說盡可能寫得長一些,兩句、三句、四句都是可以的,除非真有必要,否則應該避免一次說了一大段的話。例如:我很好奇的問:「老爺爺,您是誰?來公園要找誰呢?」、孔子又問:「你們除了讀我的《論語》,還學些什麼?」以上說話的內容長度分別是三句、兩句,都是恰當的。但,爸爸問我要不要跟他去散步,我說:「要。」以上說話的內容只有一個字,就不大妥。

    其次要注意的是最好能適當的加入說話者的語氣、表情、動作等。
    「怎麼回事?難道這是爸爸送我的禮物?」我飛奔到房間,放下書包,突然覺得好睏,於是決定小睡一下。以上的說話就附加了說話者的動作。老爺爺笑著說:「我是來自春秋時代的孔子,聽說你們在讀《論語》,所以特別來看看。」以上的說話就附加了說話者的動作──笑著。

    再者,可以將某個人說的話一分為二,分成前後兩段,這樣的寫法會使得說話的書寫更富有變化。
    「不必麻煩了!」我說:「你知道便利商店嗎?那裡面什麼都有,想吃什麼儘管說!」前後兩個引號中的話都是作者說的,但作者故意將它拆解,遠比我說:「不必麻煩了!你知道便利商店嗎?那裡面什麼都有,想吃什麼儘管說!」的寫法來得新鮮。

    最後,對話的寫法不要太死板,「某人說完換另一個人說」的寫法就顯得老套。
    「你叫什麼名字?」我好奇的問。「在下李白是也。」上述對話的後半就故意省略了「李白說」三字,但一點也不影響讀者的理解,這也是頗為高明的寫法。

    一般文章中的對話並不多,鼓勵大家可多閱讀小說,留意其中對話的寫法,相信你會學到更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