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

2-1-2 走進故事情境,連結生活經驗

走進故事情境,連結生活經驗
    站在第一線的老師,普遍會覺得現在的孩子在待人處事上有越來越多的問題,也許是家庭因素的過份溺愛,也許是孩子沒有學到正確的交流方式。但是,常常會出現老師苦口婆心的勸誡,卻成效不彰的現象。其實這時候,繪本或故事就成為一個很棒的橋樑。
    深度的閱讀,除了六何法的分析,除了連結線索,除了了解因果關係,更應該是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在一起。透過故事的閱讀,孩子可以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可以在故事情節轉變中,去驚覺自己可以成長的地方;經由設身處地的想像,可以去包容別人與自己不一樣的習慣;而經由不同的立場思考,更能去認識這一個多元精采的社會。

    低年級的課文,多半是故事,在故事中,我們可以延伸出許多有趣的討論(以二年級下學期康軒第九課<書香森林>為例),老師進行了下面的討論:
1.請孩子說說有沒有跟別人分享的經驗。
2.請孩子說說分享時的心情和感覺。(高興、開心、快樂、不捨)
   3.小熊有很多書,他也喜歡看書,如果你是小熊你願意把你的書
     和別人一起分享嗎?為什麼?
    ★生日的時候,媽媽送給你,你最想要的玩具,爸爸送了很多的
     糖果給你,這時鄰居家的小弟弟來了,他很小,常常會不小心
     摔壞東西。
       1.你願意和他分享你的糖果嗎?為什麼?
       2.你願意和他分享你剛得到的新禮物嗎?為什麼?
4.如果別人想送你東西,可是這個東西是你不喜歡的或是你不需
  要的,你會怎麼回答呢?
5.如果別人拒絕你的禮物,你會有什麼感覺,你會怎麼想或怎麼
  做呢?
    低年級的孩子是熱情的,他們總是願意分享和原諒,因為身旁的大人不斷的告訴他們,要大方,要懂得分享。可是不分享,就是錯的嗎?有孩子曾告訴我,OOO好小氣,都不願意分享;也曾看過,班上有同學生日時要分享糖果,可是同學不想要,又丟回去給他,最後兩個人還吵了起來。這些小小的爭執與糾紛其實可以在問題討論中,讓孩子換個角度想:不分享是因為很珍惜這樣物品;拒絕是因為不需要;而在分享與拒絕的過程中,更該去體諒與包容別人的不同的想法與需求,才能有禮貌和別人相處。

     文章與故事不該只是文字的堆砌,深入閱讀也不該只是文本的分析,透過內容的討論,結合孩子的生活經驗,讓孩子能省思、能探究、能包容,相信孩子對故事,對文章會有更深層的連結,也更能在生活中呈現閱讀後的成長。

3 則留言:

  1. 文本結合生活,才是最棒的教學!

    回覆刪除
  2. 帶入自己的生活與生命中,閱讀更有價值與溫度!

    回覆刪除
  3. 任何的生活經驗都可以視為故事,以起承轉合方式,與他人分享,這是訓練表達能力很好的機會喔!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