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7日 星期三


一年級的小短文創作

    寫作對很多的孩子而言,是畏懼的,是排斥的,除了因為不知道從何開始,不知道內容要寫些什麼而感到困惑,還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錯別字或不通順而被老師改得滿江紅而引起的挫折感,所以在上學期的看圖填空作文後,這學期的第一篇小短文,老師以小組共同創作的方式,希望在全班討論內容後,能以互助學習的方式,讓各小組完成屬於自己的文章。

2019年7月3日 星期三

用不同角度看世界--以〈生命中的大石頭〉為例

「觸景生情」、「托物起興」,面對這大千世界,每人所察、所感、所想必有不同,課本只應是個學習媒介,而不該是不可撼動的聖經。課堂上,我們不妨以課文為引子,以此帶動學生更多元的想法。以下,便以〈生命中的大石頭〉此課為例。

一、課文預測
        課文中,「大石頭」代表的意涵和我們平時所習以為常的聯想不同,因而課前我們
        可先讓小朋友說說看,他認為生命中的大石頭應代表什麼。


2019年6月24日 星期一

讓文字更活靈活現的「感嘆修辭」


       人是感情極為豐富的動物,將內心真摯的情感透過文字抒發出來,是人類特有的能力。當一個人遇到令他歡喜、憤怒、訝異、憂傷、歡喜,或是厭惡的人、事、物,在寫作時,把這種表現內心情感的聲音描寫出來,就叫做感嘆修辭法。

         通常作者會使用嘆詞或助詞以構成感嘆句,使讀者在閱讀的時候,能更清楚、更直接的領會到作者的真情感,從而引起共鳴

2019年6月17日 星期一

感恩童年 築夢未來


六月,是畢業的季節……
鳳凰花雖然開得不若往年火紅,枝葉間卻不時傳來陣陣的蟬鳴聲,時而高聲吟唱,似乎在祝福著同學們即將告別童年,邁向嶄新的學習旅程;時而低語綿長,彷彿訴說濃濃的離情。六年的時光,同學在師長們的教導下,已經由懵懂天真的兒童,成為一個健康快樂,活力自信的少年了。此刻離別之際,校長謹以下列想法和同學們相互期許:
一、感謝成長的故事:謝謝畢業生六年來,在校園中留下許許多多屬於你們的成長故事,這些故事將是文昌永遠的動人傳說;也謝謝畢業生在本市語文、音樂、體育和美術等多項才藝競賽中脫穎而出,立下學弟、學妹們為校爭光的學習模範,你們的努力付出、成長進步,不但讓自己擁有光彩,師長以及學弟妹們也都因你們而感到驕傲。
二、感恩生命的貴人:畢業在即,同學們應該感恩生命中的貴人與恩師,國小六年的二千多個日子,因為有父母的辛苦養育和師長認真的教導,你們才有今天的成熟懂事,所以,希望各位同學牢記心懷感激: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感激師長們的教導之情、感激同學陪你成長、感激國家和學校為你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時時刻刻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三、勇敢為自己築夢:一個人若沒有夢想,怎會擁有夢想成真的喜悅呢?夢想是人類進步的動力,人因夢想而偉大,舉凡世界上有不凡作為的人,無一不是因為心中懷著偉大的夢想,並勇於實踐夢想,方能成就一番事業的。佛語云:「有願必成,你的願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期望每位同學都能時時對自己的未來懷抱夢想,並努力、堅持追求夢想的實現。
四、迎接未來的挑戰:生命是不斷成長的歷程,困難與挑戰是豐富生命內涵的肥料。長跑好手林義傑能夠承受艱辛嚴格的訓練過程,不斷地給自己更困難、更艱辛的目標去挑戰,由勇闖撒哈拉,到奪冠大戈壁,再挑戰世界四大極地超級馬拉松,這就是心理學大師馬斯洛所提「自我實現」歷程的最佳寫照。同學進入國中後,在課業學習和待人接物上也許會碰到挫折與艱難,當面對這些困難,應該要以堅毅的精神迎接挑戰,讓自己在淬煉中綻放出生命更美麗的火花。
同學們,回首文小的童年歲月,想想這一段歡樂的學習足跡……校長期盼你們成為一個善良懂事、認真學習,具有人文素養的優秀文昌人,更冀望同學們能隨時反芻師長的教誨,時時刻刻端正自己的想法和作為。最後,願所有畢業的同學們,帶著校園裡師長與學弟妹們殷切的期許與滿滿的祝福,邁向人生另一段燦爛的前程!

2019年5月28日 星期二

低年級閱讀課,我們可以做什麼?



搭配十二年國教校訂課程實施,許多學校紛紛以閱讀為特色進行課程規劃。關於閱讀課,低年級的課程設計常常是繪本分享,然而在這一波課程改革中,若僅止於教師導讀繪本,那麼課程內容就稍嫌不足了。

檢視低年級國語文的學習表現,可以發現在聽、說、讀、寫等方面,皆有明確的規準。以「你很快就會長高」繪本為例,分享閱讀課程設計:


1.      導入生活相關議題:低年級學生主要以學校適應為主,若能挑選和生活相關議題,必能引起廣大共鳴。書中主角是一位矮個子的小男孩,他好想長高。這一點低年級的孩子都相當能理解。




2.      閱讀策略:透過圖片線索,引導孩子思考各個角色的特徵,以叔叔」為例,可以透過頭上的ok繃,彎腰的姿勢,不合身的衣著判斷,「叔叔」是個高個子,而且因為身高遭遇不少麻煩。另外師生輪流共讀文字,透過斷句、進行理解。

      

3.      重述故事,整理訊息:老師透過題目設計,有邏輯的引導學生重述故事。重述故事在檢核學生聆聽與說話的能力。教師於黑板上寫下關鍵語詞,提供孩子整理訊息的資料庫,進行後續寫作能力的教學。


4.      發表感想:閱讀若能和自身的生命產生連結,其中的成長與收穫遠大於文字的認讀。請孩子討論「讀完故事,想對阿力說什麼?」有的孩子分享:身高的高矮不重要,做自己就好;有的孩子讚美阿力雖然不高,但膽子很大;透過討論,深刻的體認快樂與否決定於心態,而非身高,一些矮個子的學生也更坦然面對自身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