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運用課文提升學生閱讀理解之能力


當我們在班級推動閱讀理解能力時,其實,最好的運用教材就是我們國語課本中的課文。
從每天都會接觸的課文中來教導學生閱讀的理解能力,透過教師高層次的提問,可以增進學生的思考能力,進而更貼近的理解作者文字背後的深層意思。利用現有的課文來教導學生閱讀的理解,應該會比利用其他的文本來教學更加實用與便利,更可以解決時間不夠用的難題。
本篇文將分成二個重點,包括課堂中,閱讀理解教學的發展活動,以及依照PIRLS閱讀理解的策略所做的提問分析。以下,僅以康軒第四冊第十二課〈黃狗生蛋〉之課文,作為運用課文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示範。

重點一:課堂教學之發展活動
1.利用課文圖片,快速複習課文大意。
2.提問:你覺得課文的哪些地方很有趣?哪些地方有疑問?
3.閱讀理解:
(1)故事起因是發生甚麼事?
 (2)公雞發現蛋後,做了甚麼事?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3)山羊、鴨子和鴕鳥為什麼會到黃狗家?
(4)鴨子和鴕鳥為什麼會說這個蛋不是鴨蛋,也不是鴕鳥蛋?從課文中找出理由來。
(5)山羊、鴨子、鴕鳥和公雞的討論有結果嗎?他們最後認為這個蛋是誰的蛋?
(6)故事的結果是黃狗媽媽回來了,他說了甚麼?
(7) 故事結束的時候,黃狗媽媽為什麼忍不住笑了?
(8) 你覺得公雞的個性怎麼樣?請從課文中找出2個證據支持你的看法。
 (9) 你認為黃狗媽媽是一個怎樣的朋友?請說明理由。
(10)【共同討論】作者透過這個故事,想告訴我們甚麼事?
重點二依照PIRLS閱讀理解的策略做高層次提問分析。
閱讀歷程細項

1.直接提取的能力:
讀者是否能找出文中清楚寫出的訊息
2.直接推論的能力:
讀者需要連結文中兩項以上的訊息,得到推論
3.詮釋整合觀念:
讀者需要提取自己已知的知識,連結文中未明顯表達的訊息
4.檢視與評論文章
內容語言脈絡
評估要點
1找出與閱讀目標有關的訊息
2找出特定觀點
3搜尋字詞或句子的定義
4指出故事的場景(例如時間、地點)
5找到主題句或主旨(當文章有明顯陳述出來時)
1推論出某事件導致另一事件
2在一串的論點後歸納出重點
3找出代名詞與主語的關係
4歸納文章的主旨
5描述人物間的關係
1清楚分辨出文章的整體訊息或主題
2詮釋文中人物可能的特質、行為、做法
3比較及對照文章訊息
4推測故事中的情緒或氣氛
5詮釋文中訊息在真實世界中的適用性
1評估文章所描述的事件真實發生的可能性
2描述作者如何想出讓人出乎意料的結局
3評斷文章中訊息的完整性或闡明、澄清文中的訊息
4找出作者論述的立場
教學提問示例
Q1.故事起因是發生什麼事?
Q4.鴨子和鴕鳥為什麼會說這個蛋不是鴨蛋,也不是鴕鳥蛋?從課文中找出理由來。
Q6.故事的結果是黃狗媽媽回來了,他說了什麼?
Q2.公雞發現蛋後,做了什麼事?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Q3.山羊、鴨子和鴕鳥為什麼會到黃狗家?

Q5.山羊、鴨子、鴕鳥和公雞的討論有結果嗎?他們最後認為這個蛋是誰的蛋?
Q7.故事結束的時候,黃狗媽媽為什麼忍不住笑了?
Q8.你覺得公雞的個性怎麼樣?請從課文中找出二個證據支持你的看法。
Q9.你認為黃狗媽媽是一個怎樣的朋友?請說明理由。
Q10.作者透過這個故事,想告訴我們什麼事【共同討論】


1 則留言:

  1. 真好的參考教材,可以讓老師檢視自己的提問是屬於哪一個層次。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