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淺談聆聽教學


    不論何種聆聽的教學方式,想要進行有效方式的聆聽活動,進而使學童成為一個主動的聆聽者,應該先學習良好的聆聽策略。BrentAnderson(1993)Jalongo(1991)都主張學童應該學會不同的聆聽技巧,並能夠依照不同的聆聽目的來進行聆聽。以下整理對學童而言最常使用的聆聽類型鑑賞性聆聽所使用的策略(素材是指故事、詩以及抒情文)


1.預測

當學童在聆聽故事時可以讓他們猜測故事接下來的情節發展,並在後續的聆聽過程中加以修正其預測是否有所差異。

2.創造心理圖像

當學童在聆聽具有視覺性效果的故事時,可以請他們在心中想像相關的圖像,並在聽完故事後畫下來,以進行圖像連結並增加對聆聽內容的記憶。

3.連結個人經驗

在聆聽的同時可以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故事內容做連結,並將得到的新想法記錄下來,最後可以在討論中與同學一起分享。

4.與文學做連結

教學者可以協助學童將聆聽的故事與曾經閱讀過、聆聽過的文學作品,做相關的內容連結然後進行討論。

5.注意語言的力與美

教學者可以提醒學童去感受作者對於語言的選擇及使用方式的差異,並且讓學童試著去找尋這些例子進行比較與分析。

6.應用故事結構的知識

教學者指導學童應用有關故事內容的情節、角色及觀點等結構性知識,對不同語文文體類型的認知,然後進行對聆聽故事的預測。

進行輸出性聆聽時所使用的策略(例如教師讀報給學生聽)


1.資訊分類

將說話內容的訊息加以分類、組織,比如依照人、事、時、地、物,並比較其中的相同或相異之處。建議可以使用兩欄的比較圖表,或使用概念圖等。

2.監控

聆聽時可使用「自我詢問」的方式來進行監控。如問「為什麼要聆聽這個訊息?」、「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這個訊息對我而言有甚麼意義?」等。

3.提出問題以釐清疑點

在聆聽時能立即的提出疑問,將有助於聆聽者對於訊息的理解,或者透過教學者事先設計問題,讓聆聽者能夠抓住重點。

4.發現計畫

即試著去發現說話內容或訊息是否有組織的結構性。教學者可以指導學童利用各種類型的記錄圖表以確認組織的結構性,進而進行有效的學習。

5.記筆記

教學者可介紹學童使用各種筆記方式。如以人、事、時、地、物來記錄歷史故事的內容,並試著和自己生活的經驗做連結。

6.從說話者處尋找幫助理解的線索

即藉由觀察說話者在說話時所呈現的視覺性線索和口語線索,來增進對於說話內容的理解。視覺性線索如手勢、表情的改變;口語線索如說者聲音的停頓、放慢速度來強調關鍵字或聲調的抑揚頓挫等。

7.建立背景知識


透過教學者的引導或學童間的共同討論,喚起學童的舊經驗,或建立起聆聽這個主題時所需要的背景知識,讓學童於新資訊呈現時能夠快速的與背景知識結合,以提昇聆聽的效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