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教育夥伴,當您站在講台上滔滔不絕與孩子分享文字之美時,是否曾看過,有些孩子如軟泥般,趴在桌上,靜待下課鐘聲的召喚?
長期單向的教學容易造成課堂的凝滯,縱使老師有再淵博的學問,孩子也無意請教。孩子對學習冷漠的態度讓人心憂,有沒有什麼樣的活動可以激發孩子的熱情? 可以讓軟泥奮發圖強呢?
在這裡提供一個教學妙招-設計認知失衡的任務給孩子。
依皮亞傑的說法,當個體遇到新刺激時,總會先以原有的基模去同化,若同化成功,個體會得到暫時平衡。如果原有基模無法去同化環境刺激,個體就會做出順應,直到認知上產生新的平衡。個體每經歷一次失衡又恢復平衡,基模就會改變一次,就能吸收更多的知識。
在課堂中若能製造孩子認知失衡的小衝突,就能啟動孩子的腦袋開始運作。
以山村車輄寮課文為例,課文中有許多關於景色的摹寫,以及轉化修辭的運用。但有多少孩子認真的咀嚼課作者精心設計的文字呢?
筆者利用挖空的手法,將課文中關鍵的語詞抽離,讓孩子憑著自己的經驗或記憶,去試寫文章。等孩子完成學習單後,請他們閱讀一次自己的創作,檢視是否流暢。接著再讓孩子翻閱課本,比對自己與作者在遣詞用字上的差異。
從孩子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孩子一方面企圖揣摩作者的用字,另一方面又添加自己的創意。若你看到孩子相視而笑,那就是他們得意於自己的創意!
學校的語文教學重點,應著重於讓孩子與文本產生交流,單方面的輸入,容易讓孩子對文字刺激產生麻痺的反應。
若教學者只要求孩子接受,接受課本書寫的文字,接受課本的答案,那麼弱化的就是孩子的思考力與創造力。偶爾的認知失衡小活動,能激發孩子的活力,若搭配上二三好友的小組教學,整個討論氛圍就會更活躍,孩子的大腦也會火力全開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