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淺談識字教學


    有一次國教輔導團到校訪視,席間有老師提問關於「識字」坊間是否有關高效識字的書籍。第一線的老師普遍認為:學生習寫字不夠熟練,同時也因為電腦打字的影響,造成許多字學生都分不清楚。所以快速而有效率的識字教學,就是語文教學的當務之急。
    先回答有沒有「高效識字」的書籍,就筆者的使用:


一、集中識字
《字族識字活用寶典:念歌謠,學語文》(羅秋昭,2006,小魯),頗適定中低年級使用:
    其方法就是將文字歸類以「字族」,同時將這些字鋪寫成一篇文章,也就是「集中識字」。
二、分散識字
    但是以目前的國語課本,幾乎都是「分散識字」又稱「隨文識字」;也就是這篇課文,挑幾個生字來學習,在文字的學習上,遷就於課文,而不同於集中識字的遷就於生字。
    以四年級到六年級學生的語文程度,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的生字,以自習或是小組討論的方式,衍伸「字族」的補充,一來可以複習以前的生字,二來可以加深對字族的理解。這項功課,盡量是學生自發性的完成,若是完全依賴老師課堂上的抄寫,不僅效果有限而且教學時間也有限。以下是本班學生討論呈現:(請至檔案櫃參考圖片)
    生字是「孤」,同時寫出「狐」與「弧」的注音與造詞,也同時增加字彙量。讓學生自己書寫、自己歸納整理,效果會比老師抄寫更好。就功利主義來看,要說服家長:「這樣的話,小朋友在月考的國字、注音和改錯題,比較不會出錯!」
三、字理識字
     到了五六年級的語文活動,各家版本多會提到造字原理。透過讓學生理解造字的原理,可以減輕相關相似字的混淆:
如:和衣服有關的是「衣部」,該有兩點,如「裡面的『裡』」;
和祭祀有關的是「示部」,只有一點,如:「禮貌的『禮』」。
    在網路上可以找到一部影片《三十六個字》,用動畫讓孩子知道象形字的由來,如果上到象形的單元,這倒是不錯的補充教材。 
    關於「字理識字」,坊間教材常見的是《文字的奧秘》(企鵝出版社),從文字的演變,讓學生理解字的筆畫形成,雖然是文字學的範疇,但是有助於加強國字的學習。
四、教學問題與省思
    國際閱讀素養(PIRLS)測驗的方向是測驗學生「直接提取、直接推論、詮釋整合觀點和訊息、檢驗評估內容、語言和文章的元素」,如果未來的語文教學是著重在以上的能力,那麼「識字(生字教學)、修辭、相似/相反詞、照樣造句、造句」以上各類基本功,就必須讓學生養成自動自發學習的習慣。
    而這些課前的預習功課,也是目前上海小學生必做的課前功夫(詳見《親子天下第35期:思考、提問與表達的學習-直擊上海教改現場》)。我的想法是:儘管願景是那樣的美好,會不會到頭來又是各家補習班安親班的招生絕招?!
    回到識字教學的主題:老師們要讓孩子從中年級開始,就能自我學習擴充生字量及詞彙量,方法總是要敎會他們的。
(資料提供:楊孏梨老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