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膾炙人口的作品<青玉案.元夕>,在作品中有許多視覺、聽覺和嗅覺的寫作方式,讓讀者似乎身歷其境,在讀的同時也經歷了作者的感官世界。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視覺觸覺)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視覺聽覺嗅覺)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視覺聽覺嗅覺)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視覺)
學生寫作時,常有用詞太過口語單一的狀況(……很好玩、…很好吃、…很開心),也有因為平常很少細細品味體驗的經驗,導致書寫時能用的形容詞過少的狀況。像這樣的情形,筆者認為可以從「每一刻都是寫作課」的角度思考,讓學生在校的每一種體會,都可以一點一滴醞釀成日後的寫作功夫。
學期末時,很多班級都會舉辦同樂會,有時穿插同學表演,有時會影片欣賞,不管是什麼形式的同樂會,大多有讓小朋友吃個喜歡的小點心或零食,氣氛總是輕鬆愉悅。在這樣的氣氛下,老師將寫作練習融入其中,不僅很自然,也會讓學生樂在其中。
我說你猜—美食評審員活動
老師請一位學生到講台前,說明會讓學生吃下台前五種餅乾的其中一種,這位學生將自己品嘗之後的各種感官感受說出來,大家猜猜看是何種餅乾。
一開始學生會將感官感受分開的敘述,如:吃起來鹹鹹的,聞起來有香蒜的味道,耳邊聽到脆脆的喀滋聲音。
老師可以在旁邊引導,是怎麼樣的鹹?香氣濃郁還是清淡?脆脆的聲音又像什麼一樣呢?這個餅乾除了嘗起來鹹以外,因餅乾外在形狀的不同在口中的感覺又如何呢?
每每這樣的提問,都可以刺激學生多想一點、多講一點,那接下來上台的美食評審員就會自然而然有更多的詞彙去形容,例如:這滋味像是有人吃醋了,咬起來對舌頭很不友善有刺刺和粗糙的感受,一次吃兩塊餅乾的話,耳邊響起的聲音像是腦中開了挖土機。(這段是形容檸檬鹽口味的可樂果)
隨著越來越多高明的形容產生,老師就請台下給予大大的掌聲,緊接著就會有更多人自願想當美食評審員,活動結束後,老師也可以請同學在今天的聯絡簿上以美食評審員的身分記下今天的美味體驗,只要短短30字內就好,讓爸爸也猜猜自己到底是吃了哪種餅乾。
一場美食評審會,可以讓學生練習在體驗的當下記住自己的感官感受,並且融入想像和各種形容詞表達出來,下一次在文章中寫到描寫食物的部分,就不再只有「很香、很好吃」這樣單一的形容了。
美食評審員到台前試吃
小心謹慎不讓同學發現自己吃的是哪一種餅乾
發表自己的形容後,大家搶著猜猜看
有位同學寫下吃完之後的口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