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日 星期一

素養教學的省思

        經歷了105學年的新課綱研習,相信很多老師都躍躍欲試,嘗試新的教學概念,嘗試將素養導向的教學方法融入自己的課程中。在國語科裡,有很多概念其實就是素養教學,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寫進文章裡;將自己的快樂經歷分享說出來給大家聽;將自己的操作方法記錄下來。

        理論歸理論,實際上執行時,不難發現,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學生的先備知識足夠嗎?比如說我出個題目給學生,『請用五個步驟將刷牙的方法寫出來』,我們會發現,學生的程度差異就會讓老師懷疑,這是適合的教學方法嗎?


        素養教學並不是不好,但是會有教學陣痛期,老師需要有時間等待學生成長;學生也要有時間慢慢適應這種方法。對國語文教學來說,如果學生的基本能力不夠,比如識字量少,甚者可能連注音符號都有問題的學生,想必老師還得回過頭來幫他補救教學。在素養導向的教學下,程度差的學生可能無所適從,更不難想像在學習程度較為落後的偏鄉學校,更是一件不容易達成的任務。

       殊途同歸,任何學科都一樣,紮實的學習對學生來說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地基,怎麼蓋得起高樓,更不要想像蓋好了之後發現不穩才來耐震補強。那麼,素養導向教學到底要不要實施呢?答案是肯定的,它比單純教死的知識更有用,不過,身為老師的專業,要有能力判斷自己學生的程度來隨時做教學上的調整,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能隨時依學習狀況來調整的老師,也是一位具有素養的老師,你說是吧!

1 則留言:

  1.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能隨時依學習狀況來調整的老師,也是一位具有素養的老師」,說得很好,這不也正是教師展現專業的所在嗎?

    回覆刪除